新闻中心
探讨二:批处理是建动态指标的突破口
作者:盛华实 文章来源:原创 点击数:1923 更新时间:2020-02-06
建动态指标库,费时费力。费时,历史项目转换为标准格式,如软件格式,如果单位工程依次导入,数千的单位工程,用时如下:一个单位工程导入、校验、调整用时10分钟,5000个单位工程用时50000分钟。假设每人每工作日有效工作时间为5小时,即300分钟,那么5000个单位工程所耗时为166工作日/单人,如果安排2人专做此项工作,需83个工作日。就等于2个人3个月其他什么也不干,这时间成本是很高的。只此一点,就会使人望而却步,或进行中不了了之。
费力,单看设备与主材,要替换为当前价,需要带编码。如果在Excel原表中一一补加,那也是数千上万的设备主材,重复劳动量也是很大。所以逐条调改这条路是不通的。
费时费力的关键点,就是重复操作与原文件的格式不规范。重复操作,可以用批处理。格式不规范,可以用智能识别处理。那就需要找出共性的,分类归总,打通批处理这条路。
把费时费力的障碍排除了,建立动态指标库就指日可待。所以批处理是建库的突破口,是建库的关键发力点。
更多文章 关注公众号
- 上一条:探讨三:究竟需要什么样的动态指标
- 下一条:探讨一:建立动态估算指标的障碍